“把榜册置外阁。”他最后说了一句,“日出之后,诸司对读。朕午后再看一次。”

    内侍领命而去,御书房里只余微微茶香。他坐回椅上,抬手掩了掩眼,嘴角带着一点看不见的笑。

    “这不是选英雄。”他低低地说了一句,像是自言,“是选能让更多人活着的人。”

    话音散进灯光里,夜在窗外慢慢退了下去。

    天色一点一点亮起来,像一场将要开始的晨操。而他面前这三道圈,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落成三个人的名字,落成三条要走下去的路。

    卯时钟鼓并作,晨光沿着御阶前缓缓铺开。金銮殿帷幔尽启,紫檀案几摆得齐整,礼部、兵部与御史台分列两翼,朱漆木匣一字铺陈,封签明亮,绫封如新。

    殿前的风微微吹进来,拂过大红綾绦,像把昨夜的紧气一寸寸压平。

    赵桓立于龙案后,神色沉静。他扫过殿中一眼,抬手示意。内侍擎盘前引,宗泽出班,披挂整肃,拱身至中道。

    “宗相,按规矩唱名。”赵桓声音不高,落地却稳。

    “遵旨。”宗泽躬身,转向殿中高声道,“礼部开匣。御史台在侧核名,兵部执事记榜。先公布武科三轮总表,再唱策论名次,末后合并总评。诸司各守其分。”

    三声木槌响,第一匣的封签被合式揭去。礼部官员双手托匣,御史台即刻靠前覆核暗码。殿心立起一面白底红格的长榜,兵部执事执笔在手,静候口令。

    宗泽先报总则,随后开口:“武科殿试,第一项骑射,前十名次如下。第一名,赵孟中。第二名,陈思远。第三名,刘志宏……”

    他每念一名,礼部便揭出对应小榜,御史台点勾,兵部顺势落笔。名次如珠贯串,诸臣凝神而听。

    骑射唱毕,步射复来。灯下夜场的稳与准,化作此刻一行行定格的数字。

    殿中静得能听见笔锋拂纸的沙沙,一路报到兵器套路,陌刀重秤、刀盾进退、木人巷折冲的分数,都在榜上有了位置。

    几处名次并列之处,御史台按既定法条当场标注并列次序,毫无拖泥带水。

    赵桓看着榜上线条一寸寸填满,不言不动。等三项武试报定,宗泽扬声:“诸位,武试三科,已定前列。下转策论名次。”

    礼部又启第二匣,厚厚一叠卷名条按号廷出,仍只暗码不载姓名。宗泽提起首条,简洁利落:“策论第十名,孙怀义。第九名,周景川。第八名,郭延昭……”他报得极快,却不急躁,像操练过千遍。

    自第十至第四,诸臣心境还静。报到第三,殿中有轻微的窸窣,几位兵部老将彼此点了点头。第二名落定,宗泽按规矩顿了一拍,这一拍,像是让空气把最后的浮沫沉下去。

    “策论第一名,赵孟中。”

    朝堂之上,不少人的目光同时抬起,望向骑射第一名时记下的那个号。几个位置上压着嗓子的轻叹几乎同步散开。御史台核对暗码,抬手示意无误。礼部将策论第一名红榜覆上,朱字鲜明。

    赵桓的眼神没有起伏,只微微收束了一点。

    宗泽再度躬身:“策论名次既定。现当众揭签,核明姓名籍贯。礼部依次揭榜。”

    两名礼部官员上前,按号自后揭起名签。第十名的红签一揭,姓名、籍贯、所隶州县在众目之下现出;第九、第八……每揭一条,群臣处处有低声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