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有官职在身,拥有经济特权与政治特权的小豪强!
而拥有这些官职及特权,也就意味着这一个个小家庭,及小家庭背后的大家族上升途径被打通!
虽说一旦将这些部曲分出去,让他们成为大汉的府兵,他们会生出自己的思想,会相对独立于宗族,依附于皇权。
但…家族壮大靠什么?
靠开枝散叶,互相扶持啊!
只要他们还姓韦、还姓杜,祖坟还在宗族这里,他们就不可能真正与宗族切割,现在这年头,人是很难离了宗族而独立生存的,不然迟早有被族人、外人吃干抹净的一日。
朝廷以“八户供养一人”的方式限制了各族献出府兵的数量。
所以族中族人部曲越多,实力越强,将来能够获取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也就越多。
对于族中户口众多,且经济实力甚强的韦、杜、金等大族来说,显然是一种利好。
对于小族来说呢?
只要不是鼠目寸光,同样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丞相刚才的“求贤令”,吸纳的无疑是精英子弟。
这种精英子弟,京兆韦杜等底蕴深厚的大族拥有的数量、质量都无需多言,必然多于他们这些小族。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这些小族在利益的争夺与分割中处于劣势地位。
而府兵之制一出,却是立时给了他们小族更多的机会。
何也?
因为很多小门小姓,之所以不如韦、杜、金、马等大姓,关键就在于族学底蕴,在于人才质量。
单论人口数量,经济实力,他们未必比京兆韦杜等世宦大族要差。
现在大汉提出了府兵之制,从关中各族吸纳的人才,由文化、技能上的考量,变成了人口数量、经济实力的考量。
族人、部曲只要身强体壮,武功傍身,有些胆量,不要一上战场就怂了死了。
那么各族贡献出去的府兵,将来就能够为宗族争取各种利益。
察举孝廉、茂才,征辟相府府属、各郡县属吏,小族比不上大族。
贡献府兵,大族比不上小族。
如此一来,不论大族还是小姓,为了争夺更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都一定会卯足了劲给大汉贡献子弟,贡献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