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是徐家的女婿,而蓝玉实际上对朱棣抱有戒心。 朱标在世时,蓝玉曾不止一次向朱标指出朱棣有反叛之心。 但朱标心地仁厚,一直未曾对此进行调查。 这些年来,朱棣将北平打造得坚不可摧,任何外来势力都无法渗透。 这让蓝玉等人的戒备心,也愈发加重了。 由于朱棣是徐达的女婿,淮西人对徐家也存有戒心。 既然李景隆已经加入了蓝玉领导的淮西武人集团,他就不能再与徐家有任何瓜葛。 管家回答。 “不是徐允恭国公,是他的妹妹,徐家最小的女儿徐妙锦,她有信件给老爷。” 李景隆怔了一下,随即领悟了其中的奥妙,愤怒地道。 “想弹劾我李景隆私养门客和幕僚?也不看看我是何许人也?她有那个资格么?” “你去告诉她,我李景隆光明磊落,家中绝无任何幕僚和门客,若她不信,欢迎她亲自来查!” 哼! 早就听说徐家的五小姐聪明绝顶,才智不输男子,现在竟然把心思用在了我身上? 那你可就打错了算盘! 我李景隆绝不会轻易被人诬陷! 管家听后,立刻回应道。 “好!我这就去回复她!” 到了半夜,雪停了。 徐妙锦坐在自己的房间里,感到有些困惑。 李景隆的回复让她有些不解。 为何要请她亲自去他府上查? 难道说个名字就这么难么? 她想不通,索性也不再多想,决定明天去李景隆的府邸探个究竟。 “五妹,你睡了吗?” 这时,门外传来了徐增寿的声音。 “我看你的灯还亮着,跟我一起去见大哥吧。” 徐妙锦打开了门。 寒风在脸上呼啸而过,她看着徐增寿,问道。 “四哥,这么晚了,大哥找我有什么事?” 徐增寿摇头。 “不是找你,是我们兄弟姐妹都要去,我特地来叫你的。” “什么情况?” 徐妙锦问道。 徐增寿只是摇头。 “我们赶紧过去吧,等大哥交代完,好回来早些休息。” “外面冰天雪地的,也不知大哥为何如此激动。” 在徐府的另一个庭院里。 徐允恭皱着眉头,坐在书房内。 书房里的无烟煤使得房间温暖如夏,而外面却是严寒刺骨。 不久,徐增寿和徐妙锦推门走了进来。 徐膺绪被冷风一吹,不禁打了个寒颤。 “快把门关上,太冷了!” 徐允恭看着他们三人,开口道。 “既然人都到齐了,我跟你们说件事。” 三人带着疑惑,注视着表情严肃的徐允恭。 “老爷子已经下了令,说是新年过后,各地的藩王要来京城为老爷子祝寿。” “什么?” 徐增寿听后,面露喜色。 “那大妹岂不是也要回来了?” 徐妙锦也跟着笑逐颜开。 “那真是太好了!” 徐允恭语气庄重地道。 “先不谈大妹的事,藩王入京,这可不是件小事。” “特别是燕王和大妹,虽然与我们徐家是亲戚关系,但我必须提醒你们,不要试图与他们私下有任何接触!” “这件事情非常重要,你们都要记在心里,切记,不要私下联系!” 徐膺绪很是不解。 “为何不能联系?” 徐允恭本不想透露,但他担心他们无法自制,于是严肃地道。 “而今皇储尚未确定,任何京城官员与藩王的私下交往,都会引起圣上的猜疑,不要给徐家带来灾难,如果你们真的想见大妹,也必须等我先禀告陛下。” “请你们务必铭记今晚的谈话!” 徐膺绪眉头紧锁,目光投向徐允恭。 “大哥,你能否透露一下,陛下究竟属意谁为继承人?” 徐增寿也急切地问道。 “是啊!究竟是谁啊!” “我们家就你一人在朝廷,就不能否透露些信息?” 徐允恭摇头道。 “我也不清楚。” “大哥!” 徐膺绪不满的道。 “我们可是亲兄弟,你连我们都要瞒着吗?” 徐允恭无奈地解释道。 “圣上目前并无立储的迹象,反而频繁出宫。” 接着,他又补充道。 “我能告诉你们的是,圣上可能已经有了心仪的人选,而且不一定是朱允炆!” 众人听后,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徐允恭观察着他们的反应,再次强调。 “好了,大家保持低调,只要储君人选未定,我们徐家就要保持本分,凭借父亲为我们打下的基业,徐家定能世代荣光!” 徐允恭是个有远见卓识的人,他的话贯穿了他的一生,但无奈有两个坑货弟弟在背后捣乱。 靖难之役时,徐允恭在坚守国土,抵抗朱棣,而徐增寿兄弟俩却在暗中与朱棣勾结。 “好了,大家都去休息吧。” 徐允恭挥手示意三人离开。 走出书房。 徐增寿不经意地向徐妙锦问道。 “五妹,大哥说的这件事,你有何看法?” 徐妙锦紧锁着秀眉,沉思了一会儿。 “不清楚。” 次日清晨。 朱元璋早早醒来,向朱小宝告别后,便匆忙离去。 昨日那场持续了许久的大雪,不知又会给京城及周边地区带来何种灾难,朱元璋无心再留在朱小宝这里,于是迅速返回了皇宫。 回到皇宫后,朱元璋立即召见了兵部、吏部、户部、礼部的官员。 他先是询问了京城各地的受灾状况,随后指示户部和兵部制定赈灾和救援措施,确保粮食和银钱能以最快的速度送达全国各地。 接着,他要求吏部和礼部密切监视各地是否有官员渎职或怠慢政务的情况。 所有指示下达完毕后,朱元璋才又对礼部尚书李缘道。 “你们礼部是不是有个叫铁铉的给事中?” 李尚书感到有些疑惑,却也不明白朱元璋的意图,于是答道。 “是!” 朱元璋点了点头。 “让他来见我!” “遵命!” 四部官员离开后,詹徽与傅友德交换了一个深意的眼神。 铁铉他们都很清楚,作为礼部给事中,他对大明忠心耿耿,而且是难得的文武双全。 三年前,在京城剿匪的战斗中,正是他带领八百人马,直接攻入了匪徒的老巢。 乍一看,这似乎没什么特别的。 但如果了解了铁铉是如何攻破的,就能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