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见到朱元璋的队伍,心中暗自欣喜,耳边又回响起了母亲的话。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此刻,他觉得机会真的降临了。
朱允炆的眼神,瞬间又变回了之前那副可怜兮兮的模样。
他眼神空洞无神,表情满是落寞,嘴里还时不时地小声嘟囔着,将自己孝顺的模样,展现到了极致。
礼部尚书李缘看到这场景,忍不住微微叹了口气,心里感慨万千。
想当年,朱允炆也曾备受宠爱。
可自打父亲去世后,便只剩下他们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原本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的皇位,也因为朱小宝的出现,彻底与他失之交臂。
李缘可不是偏袒朱允炆,他心里跟明镜似的,朱允炆确实不适合当皇帝,根本没有掌控天下的能力。
朱小宝那种与朱元璋极为相似的沉稳和谋略,让朱允炆显得太过懦弱。
要是硬把江山交到朱允炆手上,他肯定压不住大明朝堂的各方势力,根本没法治理好国家。
李缘纯属是对朱允炆的遭遇感到同情罢了。
他是个一心为大明着想的好官,虽然心里有点害怕朱小宝,清楚朱小宝手段强硬,但他也明白,只有朱小宝登基,才有可能守住朱元璋打下的江山,带领大明走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李缘再次幽幽地叹了口气,实在不忍心再看朱允炆这副伤心欲绝的样子,便把目光移到了别处。
可刚转过头,他又突然回过身来,神色变得有些复杂,还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皇家子弟,果然没有一个是简单角色!
李缘着急地左右张望,他隐隐觉得朱允炆肯定藏了什么别的心思。
皇长孙到底去哪儿了?
这个节骨眼儿不在,不正好给朱允炆制造机会吗!
朱元璋出身农家,身上既有普通农民的狭隘观念,也有着质朴的传统美德。
他一直把“百善孝为先”这句话牢牢地记在心里,对孝道格外重视。
这会儿,他从轿子上下来,背着手,一脸凝重地慢慢走过来。
就在刚刚,他收到了兵部呈上来的奏报,说蜀王朱椿好像有谋反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