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不同的是,赵小棠可以用战浮来交换家人。
1万名日本战俘可以换回她的一名家人。
赵小棠可知道向北对战俘的态度,向北不会让一名战俘活着离开山东。
向北作为三军主帅,也不会只用战俘交换她的家人,而弃全军的将领而不顾。
面对如此严重的局势,赵小棠深知责任重大,她绝对不能在这个关键时刻擅离前线。
然而,她的内心却被对家人的深深担忧和无尽思念所充斥着,尤其是对母亲的牵挂,更是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赵小棠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母亲的平安,但她清楚地知道,她手中掌握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命,还有整个军队和国家的命运。
她不能为了家人的安危而将这些弃之不顾,更不能用军队和国家的利益去换取家人的一时安慰。
于是,在经过一天痛苦的思考后,赵小棠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她开始动笔写信,准备将手中的军权交还给同盟军。而她自己,则打算亲自前往沪市,用自己来换回家人的安全。
赵小棠之所以思考了一天,一直在顾虑腹中的孩子。
事实上,在同盟军中,像赵小棠这样有着类似想法的营团级军官并非少数。
他们同样面临着亲情与责任的艰难抉择,内心备受煎熬。
赵小棠流着泪还没将这封信写完时,办公室的门就被别人推开了。
当赵小棠看清来人的面容时,她的身体猛地一颤,仿佛全身的力量都在瞬间被抽离,双腿发软,几乎要瘫倒在地。
然而,就在她即将摔倒的一刹那,一双有力的臂膀及时地扶住了她。
赵小棠抬起头,泪眼朦胧中,她看到了那张熟悉而又亲切的脸庞——陈向北。
陈向北,那个远在济南的她的男人,此刻却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
当赵小棠收到劝降书的那一刻,她以为自己会独自面对这一切,承受所有的压力和痛苦。
但她万万没有想到,向北竟然如此迅速地得知了这个消息,并在第一时间赶来她的身边。
赵小棠的泪水像决堤的洪水一般,再也无法抑制。
她紧紧地抱住向北,将自己的脸深埋在他的怀里,放声痛哭起来。
所有的委屈、恐惧和无助,都在这一刻如火山般喷涌而出。
而向北,则静静地抱着赵小棠,用他宽厚的胸膛给予她最温暖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