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宁与胡连马拉松式的交流终于告一段落。

    通过对话,方宁才知道胡连本出身江南破败书香门第,祖上曾出翰林,算得是有文脉传承的人家。但是到了父辈家道中落,剩余家产又被族中旁支巧取豪夺,日子过得拮据窘迫。

    自小受老父教导,胡连将“重振家声”视作唯一目标,一心苦读圣贤书,盼着凭科举入仕。

    从十七岁初次参加乡试起,五次踏入考场,却次次名落孙山。他才彻底看清彼时科考积弊,光有真才实学无用,门路与银钱才是登天梯。

    听闻北疆军中正缺识字的文书,且军中晋升或可凭实绩,他毅然投笔从戎,想在军营中寻一条上升之路。

    可现实远比他设想的残酷。

    军中武将多轻视他这“手无缚鸡之力”的酸秀才,管文书的小吏又忌惮他的才学,怕其抢了自身位置,处处暗中排挤陷害,最后竟被安上“办事不力”的罪名,打发到偏远驿站做杂役。

    他不甘就此埋没,又辗转换过两处军营,却始终逃不开“受排挤、遭打压”的困境,连最低阶的九品小官都未能谋得。

    后来驿站遭流寇劫掠,胡连跟着溃兵一路颠沛流离,最终流落到偏僻的黑熊岭。

    因识得些字,他被安排做了寨中的文吏,管着粮草账目、文书登记的琐事。

    彼时的他已近不惑之年,半生失意磨平了大半心气,只想着在这偏远之地浑浑噩噩度日,守着账房熬过余生。

    直到方宁横空出世,胡连才重新看到希望,认定方宁是能让自己学识有用武之地的人,也自此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期许。

    两日之后,方宁正式从黑熊岭出发,前往千里之外的京都。

    同他一起出发的还有三女一男。

    三女自然是他的妻子童柔,芳姐以及夜魅。男的就是胡连。

    贺子丹和英德也完成了任务,一起和方宁离开了黑熊岭。

    与黑熊岭的众人惜别的时候,倒是一阵的依依不舍,尤其是童柔想着就要离开这处让自己度过了童年和大半个少女时期的地方,泪眼婆娑。

    贺子丹等骑兵与方宁同路,一直护送方宁的马车出了甘霖山地界之后,才在丁字路口与方宁分道扬镳。

    临行之前,贺子丹英德两个人也是和方宁拥抱分别,誓言再见。

    于是,方宁等人向着京都的方向,沿着官道开始了行程。

    胡连曾经在驿站混过一段日子,练就了一手不错的车把式,也就充当了方宁的车夫。

    不过,马车里通常坐着的都是童柔,因为她不会骑马,有的时候芳姐会陪着她聊天,至于夜魅也有的时候会进去听童柔讲故事,但大部分时间夜魅都是骑着马撒欢。

    方宁有时候骑马,有时候进车内。

    一行人并不着急,走走停停的,终于是离开了上阳郡的地界,进了下阳郡的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