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望风归附

    朱亮祖虽然嘴上不承认自己好色,但身体却很诚实,这货最后竟然挑了八个女人回去,里面既有元顺帝的嫔妃,也有高丽宫女,鲁锦大手一挥,全都给了。

    不给不行,实在是小铁锅留下的女人太多了,后宫光是嫔妃就有四五百人,没名分的宫女更是有近两千之众,说后宫佳丽三千可能有点夸张,但也离三千人差不多了多少,都够开几个纺织厂了

    这么多女人带回去,怎么安置都是个问题,让鲁锦一个人睡是肯定睡不过来的,而且都是小铁锅玩剩下的女人,再加上鲁锦在南京的那个皇宫,说白了就是个临时对付的前朝行宫,根本就装不下那么多宫人,哪怕是带回去打扫宫苑也用不完,那还不如拿去赏赐功臣呢。

    于是这两千多嫔妃宫女,干脆就被鲁锦直接分了,这次参与北伐的将领人人有份,辽东和山西那边,鲁锦直接各自送了五百人过去,让将领自己挑,他们挑完剩下的再赏给下面的基层军官。

    甚至就连文官这边,上到李善长这个左相,下到奉天知府刘子贤,就连鲁锦身边的夏煜和包毓,也各自分了几个,就这到最后居然还剩下一千多,鲁锦准备全部打包带回去,到南方再分一次。

    与数量庞大的嫔妃和宫女不同,元廷太监的数量就少多了,只有五六百人,而且有八成以上都是高丽宦官,这里面最有名的应该就是朴不。

    这货也是个高丽人,而且和奇皇后还是高丽同乡,被安排贴身伺候奇皇后,替奇皇后掌管小金库,官至荣禄大夫,资政院使,还和奇皇后、哈麻一起预谋逼宫篡位,是二人的重要党羽。

    不过也就到此为止了,有元一朝,除了这个高丽太监朴不,几乎没有听说过太监干政的传闻,这是因为元朝有怯薛军制度,跟在皇帝身边做贴身内侍的,大多都是怯薛军的人,寻常太监很难接触到皇帝。

    反倒是怯薛军出身的权臣出了一大堆,燕帖木儿、伯颜、脱脱、哈麻,不外如是。

    这说明干政的内侍,跟是不是太监没多大关系,只要是能接触到皇帝的,靠近权力中枢的,无论男女还是侍卫,都可能仗着皇帝的宠信干预政事,跟用什么人无关。

    所以想避免内廷干政,还得皇帝自己来管,而内侍干政大多又都是后来的皇帝主动放出去,用来制衡外朝的,所以这个事没辙,纯靠自觉,只要外朝的大臣跟皇帝争权,那内侍干政几乎就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以后的话且不提,从元廷俘虏的这一批宦官,鲁锦可没打算全都留着,朴不在那天处决奇皇后的时候就被杀了,剩下的高丽籍太监,鲁锦准备把他们全部发配去挖矿,最后还有几十个汉人和蒙古太监,倒是被鲁锦带了回去。

    就这样一直到了十月二十日,朱亮祖的二方面军已经开始集结回撤,前锋都已经抵达天津的时候,塞北前线的各路大军差不多也已经就位了,关铎和潘诚的144师顺利抵达高丽东北面的双城总管府。

    得知大都已经被攻克,元顺帝被俘虏,辽东全境和漠南的上都开平,都已被明军接管的消息,元廷封的双城总管府达鲁赤李子春,很识时务的就选择了归顺大明,至此双城总管府也并入大明版图,高丽这次再想跟原历史上那样向北扩张,几乎就不可能了。

    至于李成桂,嗯,他现在才十九岁,双城总管府达鲁赤李子春就是他爹,历史上这爷俩在元末时投靠了高丽的王颛,帮助高丽向北扩张,后来还篡位夺了半岛的政权,然后才有了李氏朝鲜。

    原历史上也是李成桂带兵杀死了关铎麾下的中路红巾军,这下可好,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这下关铎和李成桂又碰到一起了,只不过这回李成桂成了关铎的手下,可谓造化弄人

    与此同时,王显忠的142师也进驻了辽东半岛,白广泰率领的水师,这次完成运输部队和粮草的任务后,也开始分兵进驻旅顺,收到鲁锦的命令后,又派了一支二十条船组成的分舰队,载着粮食和物资南下绕过高丽半岛,进驻高丽东海岸的双城总管府,有了粮草和补给,关铎在那里的驻军才能站得住脚。

    另一边,俞通海也从上都就近撤到了全宁驻扎,廖永安和徐达则是率领部队从太原北上,占领了河套和上都一带的城池。

    常遇春带着第九集团军正在向南撤退,不过回程时部队行军很慢,现在才走到太原。

    等张德胜带着115师和李旺的禁卫第一师来到大都坐镇时,鲁锦这边也不再继续等常遇春了,让他从山西慢慢南下吧,鲁锦自己则是带着此战抓获的俘虏,跟着朱亮祖的二方面军一起班师回京。

    大军向南回撤的路上,关于北伐的捷报也正在以露布报捷的方式向南方传播,四路大军一战尽收山陕、河北,辽东,甚至还打到了漠南,将上都和应昌也收了回来,还俘虏了元廷君主。

    大明才刚立国两个月,就取得如此大胜,连带着让全国军民的士气也跟着高涨起来。

    鲁锦南下回京的路上,就看到不少百姓在道旁驻足围观得胜凯旋的大军,还有些百姓对着那些俘虏的元廷官员指指点点,一副大仇得报的模样。